中国交响乐团
中文 | English

国交&水蓝 以梦为马

  • 时间: 2024-01-18
  • 作者:CNSO
  • 来源:CNSO





自2022年1月中国交响乐团发布自然年音乐季后,笔者连续三年听了乐团的音乐季开幕音乐会,前两次的“贝九”“德九”都选择了作曲家的最后一部集大成之作,而此次,则“以梦为马”,在开幕式“巨人的脚步”音乐会上以指挥家水蓝执棒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一交响曲“巨人”》作为下半场曲目。

聚焦选曲,音乐会的上下半场是联系紧密的,这是因为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作曲方式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以歌入乐,以乐和歌“。他的交响曲中充满着他的艺术歌曲的旋律,并经常有包括独唱、合唱的声乐加入。而他的声乐套曲则以管弦乐队作为作品有机的一部分,色彩缤纷的管弦乐器充满了和歌词有关的音乐寓意。《旅行者之歌》和《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这两部作品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两部作品诞生于同一时期——“魔号时期”,《旅行者之歌》的管弦乐队版大约诞生在19世纪90年代早期,马勒《第一交响曲》构思大概始于1884年前后,首版大约在1888年完成。《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清新的主部主题来自《旅行者之歌》的第二首《清晨我穿过原野》;第三乐章的中段引用了第四首《心爱的人有一双蓝眼睛》。这两部作品的内容都带有极强的自传性。《旅行者之歌》作为马勒个人早年生活的一个缩影,1880年20岁的马勒离开维也纳,在各个剧院指挥,期间他和女高音约翰娜·里希特相恋之后分手,这成为了《旅行者之歌》的灵感来源;而《第一交响曲》则体现了这段恋情影响之深刻,马勒的则进一步将自我融入自然,形成自洽的自我隐喻。而在这部作品的最后,他终于超脱地进入了他音乐中的天国。

男中音廖昌永在上半场的咏唱充分把握了马勒作品的要旨,将音乐中的愁绪唱出。歌唱家的声音高音区饱满,中音区富有共鸣,低音区则可以保证松弛地充分振动——如果说男高音打动人的地方可以是“高音”,那么男中音一定是“声音”,廖昌永的声音是十分出众的。在音乐表达上,这种松弛自然的声音更能自然而然地表达马勒音乐中的语气;同样,在马勒这部充满民间气息、民歌元素的作品中,他的声音赋予音乐一种敦厚的淳朴感。《心爱的人有一双蓝眼睛》是最打动我的一首,廖昌永延后于乐队并以弱力度柔声唱出的“我要在菩提树下安息,一切都将过去,一切都将遗忘······”似乎将上一乐章“一把闪亮的利刃”温柔地划过听者的心房,听来肝肠寸断。

水蓝无愧于当代马勒演绎专家,他显然是钟爱马勒作品的,曾经其麾下的新加坡交响乐团和台湾省交响乐团的马勒作品演出多是由他执棒,他与新加坡交响乐团的告别演出更是选择了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笔者曾和朋友戏称,百年前有Bruno Walter推广马勒作品,今日马勒的演绎权威者中便有Blue Water。水蓝如水,下半场的《第一交响曲》中,水蓝如水般将他的音乐意志毫无保留地灌注、沁润到乐队的演奏中。

马勒的第一部交响曲是他典型的“歌曲交响曲”,清新的歌曲旋律萦绕其间,全曲的四个乐章本有四个标题——无尽春日、满帆前进、猎者葬歌、出于地狱。尽管后来马勒删去了这几个标题,但每个乐章的描绘性依然强烈,可以听出水蓝对四个乐章的音乐基调把握和标题是十分切合的。第一乐章的“无尽春日”中,水蓝指挥乐团发出松弛而融合的声音,弦乐在他的引导下有着极好的呼吸感。在这场音乐会上,水蓝让一二提琴对坐,更让这两乐器组间有着非常充分的交流,最典型处便是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后部两个声部的对话如影随形般默契,像是一条河的两段支流相对流淌,最后融汇为一。第二乐章“满帆前进”中,水蓝调动起乐团激昂的意志。一开始的连德勒舞曲他在指挥法上打一拍示人,乐团发出饱满而充满弹性的声音,这恰对应着乡村舞蹈所需要的活力,这种音乐形象与中段的华尔兹明显区分开来,中段水蓝与乐团上演了具有“繁花”质感的华尔兹,而这也恰恰对应了马勒写作中的映射意味。马勒原将这部作品从现今的第三乐章分成两个部分,水蓝显然也想在此处做出较大的停顿。在定音鼓独自进入后,乐团每个声部的模仿进入都显得富有层次,低音提琴的音准与把握性以及大提琴进入时的弱奏平衡感都可圈可点。第四乐章是全曲的高潮,水蓝与弦乐在开篇的华彩化的乐段中集体整齐地做出了出色的弹性速度,随后管乐的动机以雷霆万钧之势进入。出身小提琴演奏的水蓝让弦乐发出天鹅绒般松软的音色,悸动的切分音型与加入的滑音更是让人随着音乐的呼吸陷入一种甜蜜的沉沦。全曲倒数九小节标注三个fff的强力度洪亮全奏时,水蓝让弦乐自由换弓,营造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强奏音响,乐团发出如同管风琴般轰然鸣响。当然,当晚的演出并非白玉无瑕,一些声部线条在音乐之河浩荡奔流中略显蜿蜒滞涩,但整体而言,乐队把指挥家的音乐意志贯彻到了艺术呈现之中,而这种音乐性契合所产生出的“共鸣”时刻是我在音乐厅现场最为享受的。

作为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交响乐团,听国交的音乐会总会让人产生抚今追昔之感,此次也不例外。1986年,还是学生的水蓝指挥了中央乐团(现中国交响乐团),音乐会上有陈怡的《第一交响曲》等等。十年之后,1996年2月3日中央乐团在李心草的执棒下第一次演出了马勒《第一交响曲》,这也是以中央乐团为名的最后一场音乐会,而在随后改组的中国交响乐团的第一个音乐季上,水蓝则于10月18、19日指挥乐团演出了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而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个月末,“国交”又将演出这部作品纪念布鲁克纳诞辰200周年,而指挥正是水蓝在美国就读研究生的波士顿大学中任教的指挥教授大卫·霍斯(David Hoose)。这一系列的安排也好、巧合也罢,“以梦为马”似乎蕴含着对今年国交充满国际化色彩的新乐季的美好展望。


撰稿:张听雨

摄影:罗维

编辑排版:陈婧


演出一览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交响乐团

官方抖音号

中国交响乐团

官方微博

中国交响乐团

官方快手号

中国交响乐团

官方视频号


商演咨询热线:010-64209692